高建喜:党建引领风帆劲 红色引擎促发展

微信图片_20250403162624

高建喜,现任泰安市第十八届人大代表,泰安市工商联副主席,泰安市出版印刷产业链商会(协会)会长,山东大安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华岳科技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曾荣获“第八届山东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山东十佳民营文旅企业领军人物”等称号,2022年至2024年,连续三年获评“泰安市工商联五星级企业家副主席”。在他的带领下,泰安市出版印刷产业链商会党支部以“红色引擎”激活产业动能,创新构建“新新相印”党建品牌,用“党建链”串起“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推动党组织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通过组织重构、制度创新、教育赋能和产教融合,实现出版印刷产业从“单点突破”到“集群发展”的蝶变,走出了一条商会党建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特色之路,为全国印刷行业党建工作提供了“泰安样本”,党建工作经验获中宣部《党建》杂志专题报道,被纳入“全国非公党建创新案例库”。

一、 党建品牌创新:构建“新新相印”四维体系

1.组织链重构:四级联动聚合力。以商会会长单位山东华岳科技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党委为核心,联合市县两级产业链专班、行业协会党支部及40余家链上企业党组织,构建“链主企业党委+市区产业链专班+行业协会党支部+链上企业党组织”四级联动机制。创新实施“龙头企业牵头、上下游企业联动”模式,推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等龙头企业与本地中小企业结对共建,实现产业链党建与产业规划同步推进。去年以来,协调解决企业用地、用工等问题23项,促成产业协作项目15个,带动产值增长18%。

2.活动链赋能:特色载体激活力。开展“两争一创”(争创先锋岗、示范岗、创新岗),设立党员责任区12个、先锋岗23个,培育“数字印刷技术攻坚队”“绿色出版研发组”等党员先锋团队。创新打造“党旗红”主题沙龙、“聚星火”红色剧本杀等8大特色活动。建成6000平方的综合服务中心,设置红色剧场、求是书苑等10个功能空间,年均举办活动150余场,覆盖党员职工3000余人次。

3.数字链升级:智慧党建添动力。搭建新闻出版小镇智慧党建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党员教育动态管理。创建“云课堂”“线上微党课”等数字化学习场景,推送学习内容200余期,培训覆盖率达98%。平台设置“供需对接”模块,累计发布产业链配套需求信息120条,促成企业合作37项。去年,平台获评“山东省智慧党建创新案例”称号。

4.服务链延伸:精准服务暖企心。建立“企业吹哨、支部报到”服务机制,组建由党员骨干组成的志愿服务队,累计协调解决仓储物流、融资贷款等问题46项。组织召开“风雨同舟”灾后重建对接会,为河南受灾企业提供20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及物流费用优惠等援助,促成50余家企业搬迁入驻。

微信图片_20250403162641

二、规范化建设:构建“四制协同”管理模式

1.制度标准化:筑牢党建根基。制定完善《党建工作实务手册》《“三会一课”实施细则》等12项党建工作制度,建立组织生活纪实台账,实现“一支部一档案”。推行“年初恳谈会+季度观摩会+年底联谊会”常态化机制,形成《产业链商会党建年度发展报告》。

2.阵地专业化:打造红色地标。投资2000万元建设新闻出版党建基地,着力打造时空长廊、红色印刷文化纪念馆等教育阵地。开发“五个一”(一次入党宣誓、一堂红色党课、一场印刷体验、一本红色读物、一份初心承诺)教育路线,年均接待主题党日活动200余场,成为省内外非公党建教育示范点。

3.管理规范化:争做红色标杆。制定《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党建工作实务汇编》,规范组织生活、民主评议等流程。推行“五基三化”管理,统筹基层党组织换届、党费收缴、党内统计等工作,建立健全党员先锋岗、责任区、志愿服务等保障机制。搭建智慧党建平台,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开展商会党建工作,实现党员教育管理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微信图片_20250403162643

三、党性教育创新:构建“三维立体化”培育机制

1.理论教育常态化:补足精神之钙。举办党纪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开展“领学+研学+践学”活动,组织学习测试4次,覆盖党员296人次,撰写学习心得187篇。创新构建“书记讲党课”“专家讲政策”“骨干讲技术”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去年以来开展专题党课24场,培训党员职工1200余人次。

2.实践教育场景化:锤炼过硬本领。遵循“行走的党课”工作路线,组织党员会员前往泰山党性教育基地、大汶口文化遗址等开展党性教育活动。组织开展“文化进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累计服务群众5000余人次。设立“党员先锋岗”,在重点项目中组建“党员突击队”,攻克绿色印刷、数字化转型等技术难题12项,推动冠龙智能印刷等15家会员企业完成技术改造,行业整体能耗下降18%。

3.能力培育精准化:锻造行业精英。与北京印刷学院共建链上学院,开设“红色出版”“数字印刷”等课程,培养行业领军人才35名。注重年轻一代企业家的培养,探索实施“青蓝工程”,党员技术骨干结对帮扶,着力打造高水平创新型青年人才队伍,实施以来已培养青年人才68人。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