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风采】《中华工商时报》报道泰安市工商联副主席、三英公司董事长郑三英事迹

6月6日,全国工商联机关报《中华工商时报》4版显著位置刊发长篇文章,报道泰安市工商联副主席、三英公司董事长郑三英不忘党恩、艰苦创业、回馈社会的典型事迹。

不忘党恩向阳生

 ——记山东省泰安市三英绿宝实业有限公司

董事长郑三英

作者:■王桂林李虎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她不是党员,但她时刻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她说自己离党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她只有小学文凭,她说可以没学历,不能没文化;她自己创业、事业有成,但她说:“一切都是党给予的,要永远跟党走,跟党学智慧。”

她就是山东省泰安市三英绿宝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郑三英。1965年1月,郑三英出生在泰安市岱岳区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凭借一把小小裁缝刀,在党的政策指引下,实现创富梦想。

青春年少勇追梦

一把裁缝刀拓富路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当年郑三英以优异成绩考上泰安市岱岳区夏张镇重点初中。但家里连学费都负担不起,无奈之下郑三英只能辍学回家务农。“上不了学,靠拼搏奋斗也要改变我的人生。”性格倔强的郑三英暗下决心,要靠自己的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集市上看到有人用缝纫机做衣服,郑三英想:“别人能干,我一定也能行。”她开始自学裁缝。一开始比着葫芦画瓢,慢慢地衣服会做了,郑三英就想开一家缝纫学校。由于拿不出办学费用,父母坚决反对。但郑三英认准的事,就“一定要办”。

1979年,在偏远的岱岳区夏张镇故县店村,郑三英拿来一块小木板写上“新潮缝纫”四个字,挂在一棵歪脖子树上,缝纫学校就这样应运而生。没有课桌,郑三英就拿出自家揉面的案板;没有黑板,就用盖鸡笼子的小铁板代替;没有粉笔,就拿起地瓜干画图。郑三英拿起地瓜干,在铁板上写下毛主席的八个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直到现在,这八个字始终是每一名三英公司员工前进的动力。

党的思想做指引

带动致富成佳话

办学之初,郑三英只招收到2个学员。但郑三英坚信,只要坚定地跟党走,努力用心去做,就一定能成功。靠着良好的信誉,学员逐步增加到8个、10个……郑三英也凭借一把裁缝刀,逐渐成了远近闻名的万元户。

学员们大都家庭贫困,都想学门手艺改变家庭困境,对此郑三英感同身受,下定决心要带领他们共同致富。郑三英对他们说:“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富。”学员们毕业后陆续开始创业,普遍遇到申请营业执照的难题。郑三英积极联系夏张镇工商所,说明自己不仅要教给大家手艺、还要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的想法。所长被郑三英的担当精神所感动,亲自登门办公,一次就办理42个营业执照,让学员们顺利地创业。

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学员开设的连锁店达867家,遍布泰安市各个乡镇,一大批学员走上致富路。

企业三迁求发展

开拓创新启新程

随着缝纫学校不断发展,郑三英注册了三英技校开展多种技术培训。到上世纪90年代初,技校发展小有规模,但因管理经验未与时俱进、培训科目较少等问题,遇到发展瓶颈,第一次进入低谷期。郑三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方设法开拓创新、谋求发展。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确定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郑三英敏锐地意识到民营经济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拓展发展空间,郑三英把学校从故县店搬到夏张镇驻地,技校增加摩托车修理、理发、厨师等多个工种培训科目,开启事业的第二个征程。

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郑三英又把技校由夏张镇搬迁至距离城区较近的粥店街道李家庄村,两度搬迁,学校越办越红火,新增中式烹调、中西式面点、数控车工、焊工、计算机操作、挖掘机驾驶、装载机司机、铲运机驾驶员等工种培训科目,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学校快速发展,培训基地已无法满足需求。郑三英意识到,一直租赁场地办学并非长久之计,必须有一处自己的办公场所。2008年,泰安市高铁新区统一规划,郑三英抓住契机,在山东岱岳经济开发区建成现今的三英大厦,企业也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不断转型发展,业务拓展到成人培训、特种培训、幼儿教育、安全、环保、检测、评价、会展、科技创新九大门类,进入良性循环发展快车道,成为多元发展的综合性公司。

截至目前,由“新潮缝纫”演变而来的泰安三英新潮劳动职业培训学校已经发展成拥有9处分校、总占地面积3.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2.67亿元的综合性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学校以“培训一人、成功一人、就业一人、幸福一家”为目标,讲诚信、树口碑,办大众信得过的职业教育。学校累计培训学员30余万人,大学生创业就业10万余人,残疾人2万余人,贫困妇女10万余人。

发展不忘感党恩

回馈社会显真情

在长期创业实践中,郑三英悟出一个道理,那就是发展不忘感党恩,要走党建引领企业发展的道路。2000年,三英公司党支部正式成立,先后获得山东省“优秀党支部”、党建“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郑三英没有忘记作为一名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幼时家庭贫困的经历,使她始终牵挂着困境妇女儿童,她牵头成立留守儿童救助站,积极对需要帮助的留守儿童施以援手。近年来,郑三英累计资助近百名困难家庭儿童;与重庆市巫溪县土城镇土城社区签订合作协议,进行定点帮扶。作为泰安市女企业家商会会长,她还积极动员商会会员及会员单位员工弘扬义举、反哺社会,每年捐助40余万元。

回首45年的创业路,在党引领下,郑三英始终坚持“向阳而生、与智者同行”,努力打造有灵魂、有故事、有温度的幸福企业和长寿企业。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