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1丨“一揽子”举措来了 更优营商环境如何营造?专家解读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有市场经营主体1.84亿户。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经营主体,如何在市场准入、公平竞争以及监管执法等多个方面,为他们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5月2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市场监管部门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举措(2024年版)》,共提出40条具体措施,公开征求意见。这40条内容,究竟在优化市场营商环境方面,有哪些重点举措?要解决什么问题?《新闻1+1》连线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政策咨询专家、黑龙江大学校长王敬波,解读相关内容。

《市场监管部门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举措(2024年版)(征求意见稿)》要发挥怎样的作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政策咨询专家 黑龙江大学校长 王敬波:

1.统筹推进在市场监管领域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些具体举措。《市场监管部门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举措(2024年版)(征求意见稿)》实际上是一个统筹性文件,它把在市场监管领域如何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些具体举措都“一揽子”进行规定。

2.对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所需要的法律制度体系建设起到推动作用。在这个文件当中,有很多关于下一步出台法律法规的一些举措,也有一些在技术标准上进一步完善的方法,更有一些具体的管理中的措施。所以对进一步优化市场监管领域营商环境的一些制度建设,实际上是起到了引领和推动作用。

3.在市场监管领域,包括经营主体的准入、服务、执法以及各种监管措施,都进一步规范化。在具体的执法服务当中有了一些更加清晰和明确的标准,也进一步规范了很多流程,简化了很多程序,在工作机制上也有很多创新性举措。

《市场监管部门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举措(2024年版)(征求意见稿)》,如何破除市场准入的隐形壁垒?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政策咨询专家 黑龙江大学校长 王敬波:在这个政策文件当中,对破除市场壁垒有很多举措,也都非常务实,有一些举措是直奔着问题去的,这就是问题导向。比如说,有一些地方确实是存在着地方保护,这些地方的准入当中会有一些隐性壁垒存在,还有一些是涉及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可能在市场竞争当中会遇到一些隐性的不公平。在这个政策性文件中,对这些问题都没有避讳,而且特别做了一些制度上的设计。未来我们可以看到在破除地方保护的一些壁垒,针对不同所有制而形成的一些隐性壁垒,可能会有更大的举措,同时推动我们整个统一大市场的真正形成。

优化营商环境,建立统一大市场需要统一的市场监管规则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政策咨询专家 黑龙江大学校长 王敬波:一些地方保护或者针对不同所有制的隐性壁垒,实际上我认为应该有两种措施来进行解决。要针对统一大市场制定统一的市场规则,就是在这个政策文件当中讲的统一的市场监管规则。作为统一大市场的一个统筹性法律制度,在现在的制度体系中仍然是缺失的,也就是我们缺少一部统一的市场监管规则。我们有很多的监管制度,但是这些监管制度在实践当中呈现出碎片化的现象。在这次的政策文件当中特别提到完善统一大市场,要构建统一的市场规则。在这个统一的市场规则中,就可以将地方保护主义等等这些现象能够用严厉的法律手段来进行治理,也就是要在法律制度当中,为这样的一些隐性壁垒彻底破除掉,来设置一些坚强有力的法律措施,这就是统一的市场监管规则的必要性。

优化营商环境,如何在市场执法中纠正“小过重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政策咨询专家 黑龙江大学校长 王敬波:把握过和罚之间的分寸和界限,我想有三个方面:

1.把《行政处罚法》所规定的惩罚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贯彻到执法的全过程,不能僵化、机械、“一刀切”式执法。

2.在执法过程中,要建立更加清晰明确的裁量基准,也就是考量到违法者的主观故意、社会危害性以及违法次数等。

3.在执法过程中,要有更多的案例指导制度。这样就能避免在执法过程当中可能会出现“类案不同罚”现象。也就是说要把简单的“一刀切”式的执法向更加科学化的、更加准确的执法,或者说更加实质公正的执法方向转变。

优化营商环境,面对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如何提升监管能力?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政策咨询专家 黑龙江大学校长 王敬波:

1.在40条征求意见的举措中,特别提到的包容审慎,也就是我们要有容错机制。新业态的发展,不仅挑战了既有的规则,对我们的监管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果过于严苛,可能就会扼杀很多新的业态,或者很多高新技术的发展。对于这些新业态新技术,我们要让子弹飞一会,比如说“监管沙盒”的充分运用,这就让既保证底线兜住安全,同时又让新的技术能够有充分的发展空间。

2.我们要充分运用数字技术进入到我们的监管中,也就是要大力发展智慧监管、数字监管。

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如何真正在基层落地?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政策咨询专家 黑龙江大学校长 王敬波:

1.要强化法律制度的统一性。虽然各地有差异,但是在市场监管当中有明确的法律制度,通过案例指导制度,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为地区差异而造成的执法不公,或不对等的现象。

2.在具体的执法过程中,最末端的就是一线服务人员,对于政务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和基层执法人员还是要加强培训,因为他们是真正跟企业家、跟市场主体打交道的人,如果他们不能很好地理解法律、理解政策、理解市场监管的目标,可能就会造成机械化和僵硬执法。所以打通“最后一公里”,让基层执法人员能深切理解市场监管的目的、原则和法律制度的精髓,以及监管的举措是最重要的。

  • 友情链接: